服务热线:  400-606-6048
 您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湖南省知识产权(专利)“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7年02月06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南省知识产权(专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

2016年12月20日


湖南省知识产权(专利)“十三五”

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现我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制定本规划。

一、     发展基础

(一)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全面深入推进《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巩固,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日益浓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利数量质量有新提升。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年均增长19.48%和19.69%,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年均增长24.81%和28.69%,远超“十二五”规划目标;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9件,是“十二五”规划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的两倍。五年来全省共获中国专利奖75项,其中金奖7项,优秀奖68项。2015年,湖南省专利实力在全国排名第十位。

——制度建设有新突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湖南省专利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湖南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省知识产权局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地方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湖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湖南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长株潭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先后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群。2015年底,长株潭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75件,是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37件)的2.01倍,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保护工作有新进展。建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场”创建工作;率先开发使用“专利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全省建立了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热线并实现全省覆盖。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显示,湖南省专利保护实力在全国排名第四。

——转化运用有新亮点。省本级支持产业化项目100多个,千项重点发明专利转化实施累计实现产值1271亿元。在工业领域实施“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 2013、2014、2015年三年转化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积极推进专利转让许可和专利质押融资工作,专利技术许可交易金额2.2亿元,全省10余家金融机构累计向50多家企业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近10亿元,出质专利300多件,单笔放贷额度最大达到8000万元。

——产业专利分布初见成效。传统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7760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41.7%,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10835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58.2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占比分别为14.45%和13.46%,位居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两位,轨道交通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均已成为我省产值过千亿产业。

——“四纵五横”人才格局初步形成。逐步形成以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专业人才为纵向的4个层级,以行政管理和执法、司法审判、服务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横向5个类别的人才队伍体系。共培养专利行政执法人员500余人、专利工程师600余人、高校知识产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400余人通过全国专利代理人考试,89人分别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各类专门人才。

——知识产权舆论建设氛围浓厚。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公布典型案例、庭审网络直播、组织访谈、制作公益广告、开展主题动漫创作、印制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每年举办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持续举办全省高校和企业知识产权知识竞答赛。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五周年中央媒体地方行”专题宣传活动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主流媒体对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果进行集中报道和宣传。组织“入世十年湖南最具影响力知识产权事件和人物”评选,开展知识产权“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宣传,开通红网知识产权频道。

(二)面临的挑战

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协议建立起全球性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趋势更加明显,我国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具体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来谋划,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省内看,一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专利综合实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与我省经济总量不相称。另一方面,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仍存在亟待补齐的短板和深层次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不相适应”,即知识产权体制机制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投入力度与转化运用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力量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求不相适应。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国内外统筹、局省市联动、点线面结合,围绕湖南“一带一部”战略定位,积极推进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为基础、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为重点、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为关键、以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坚持抓增量提质、抓保护创新、抓转化运用、抓自身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推动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改革引领和基础建设相结合。按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夯实各项基础建设,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和实现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2、把握总体要求与突出区域特色相结合。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立足我省实际和产业特色,整体谋划,分类指导,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整体布局和推进湖南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强区、强企推动强省建设。

4、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专利创造、运用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宏观调控、营造市场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湖南建设成为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进入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行列。全省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专利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专利数量稳定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利质量提升明显;专利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专利优势产业和一批优势企业;专利市场化运营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备,专利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与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专利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专利执法维权能力不断提高,专利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十行列,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目标

——知识产权数质量显著提升。全省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万件,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8.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专利申请的比例达到25%,每亿元工业增加值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67件。着力打造3-5个专利密集型产业。

——区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明显增强。长株潭地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4件,“3+5”城市群专利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专利申请量超2000件的县市区超过30个。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大幅提升。7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企业专利转化实施率达70%以上。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备案数量达到2000件,专利运营及融资额度达到20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稳定一支高素质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长效机制趋于完善,办案质量不断提升,专利行政执法案件规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维权援助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构建覆盖全省、布局合理、服务面广、规范高效的维权援助和举报投诉工作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建好政务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培育3-5家综合性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全省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构建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专利人才队伍,全省知识产权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增量提质

1、大力引导创新创造。强化全社会创新创造意识,加强学校教育、职业阶段培训和普及性宣传。开展创新创业竞赛、专利竞赛等系列活动,激发公众创新创造热情,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协会、发明协会、知识产权联盟等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2、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能力。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完善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专利优势企业和专利大户,创建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科研院所,形成一批专利强校,提高专利产出质量。继续推进企业专利“扫零”工程。

3、强化专利布局。加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努力获取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专利权,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打造专利创造新增长点,支持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培育、孵化一批先进专利技术。

4、加强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与布局研究。建成省级区域性专利信息中心,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促进技术创新平台的专利信息利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湖南全国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推进市州、园区分中心的建设,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和共享。

(二)加强保护创新

1、提高专利执法工作依法行政能力。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壮大基层执法力量。提高办案质量,规范办案流程,完善执法工作考核和激励制度,开展案卷质量评查,确保办案程序“零违反”、定性处理“零偏差”。着力改善专利行政执法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重点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坚持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重点查办跨区域、大规模和社会反响强烈的侵权案件。加强对重点产业、传统领域、电商网络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办理一批典型案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市场培育工作,建设一批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展示、宣传窗口。

3、完善专利行政执法机制。大力推进专利行政执法机制创新。完善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建设专利纠纷非诉调处平台,积极开展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加强专利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案件信息公开分级责任制。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重点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执法协作,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完善专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健全重大案件通报制度、案件协查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市场整治的重要内容。

5、加大维权援助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热线服务信息平台的作用。组建专业素质较高的专利维权专家顾问库,聘请专利纠纷维权援助“市场调查员”,为权益人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维权援助。稳步推进重点企业专利保护服务工作,引导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组织和保护联盟,帮助重点企业开展海外专利维权和应诉工作。创造良好自主创新环境,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互联网、创客空间等新兴领域专利保护及维权援助工作。

(三)加快转化运用

1、推进自主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专利技术转化运用示范基地,提升园区孵化、创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为自主专利技术转化项目落地、孵化、加速、壮大提供相关服务,加快园区转型提质,重点打造国家级高新区、金洲新区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承接转化中心。

2、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市场体系,健全交易规则,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加强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建立高校院所与广大中小微企业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转化通道,促进专利转化许可、质押融资,整合各方政策和资源,对平台转化项目重点支持。

3、推进专利运营工作。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发挥好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建立湖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池,重点支持一批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专利运营项目。支持专利运营机构发展,鼓励运营机构开展专利申请布局研究、核心技术专利组合、高价值专利培育运用等运营工作,提供评估分析、转让许可、专利储备和开发、产业化投资等运营服务。引导重点产业上下游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围绕产业链开展研发创新和布局专利,推动订单式技术研发,加快专利协同运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建立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简化专利质押贷款流程,推进专利保险试点,加快实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规模化、常态化。

4、推动专利技术军民融合发展。打造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挥我省军工产业技术优势,以国防科技大学为重点,探索涉军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新机制,加快“军转民”进程,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鼓励非军工企业利用技术和专利优势承担军工任务,加快“民参军”步伐。

5、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和众创空间发展,构建从“金点子”到专利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重点支持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强化管理服务

1、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适应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健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确保市州、县市区执法人员力量,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效能。试点推广长沙市机构改革做法,支持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着力构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等基层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力,巩固形成统一管理、结构合理、协调有序、联动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2、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制创新优势和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推进长株潭区域各项知识产权综合试点工作,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制定和完善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准入制度,全面提升长株潭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水平。“一点一线地区”分步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城市区和园区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为突破口,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县市区以“知识产权强县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发展县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涉农知识产权和传统知识的保护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地区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地理标志、资源加工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的效用,实施“知识产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计划。

3、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湖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大幅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建好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队,在战略策划、重大评仪、执法维权、信息利用等重点领域发挥顾问团队的引领和智囊作用。加强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湖南大学国家知识产权(湖南)培训基地建设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在高等院校形成知识产权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院所开展知识产权研究。探索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模式。加大对专利执法人员、专利工程师、专利代理人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师资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上岗、在职培训、专业培训等常态化机制。畅通知识产权人才流动渠道,推动人才优化配置。

4、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扶持和培育3-5家有影响、有实力的专利代理机构,提高专利代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治理专利代理行业环境。吸引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服务机构布局,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基层延伸。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适时建立并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省专利代理人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探索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培育形成知识产权服务联盟。

5、开展知识产权统计调查。开展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全面反映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产业统计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明确统计范围,统一指标口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问卷调查工作和统计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状况。

四、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十三五”知识产权(专利)规划工作推进机制和督导落实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专利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抓好落实。加强部门间、部门与地方间的组织协调,建立完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对规划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二)加强财政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增加知识产权投入,引导各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资金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保障知识产权规划重点工作,引导财政资金向知识产权产业化方向倾斜。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知识产权舆论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普法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典型人物、典型单位、典型事例,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


指导建设单位: 新邵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运营支持: 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9074号-26 号

  •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APP